close

  中新網1月28日電 當下,人們很容易對工作和報酬感到悲觀,原因之一是越來越多的工作正變得自動化,而導致這種現象的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的技術。英國《金融時報》28日刊文稱,世界還沒有準備好放棄人力,人類仍是自動化的主人。
  文章稱,計算機不僅能轉錄和翻譯標準人類語言,還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執行簡單的指令。機器如今可以從一大堆雜亂無章的信息中理出頭緒,而且在很多時候可以比經過高度訓練、富有經驗的人類更好地發現規律、做出推斷。近來的技術進步包括自動化的汽車和飛行器,以及能與人類一道在工廠、倉庫和露天工作的機器人。
  這些新發明很快從實驗室進入了更廣闊的經濟領域。從報稅代理人到烤漢堡工,都面臨這些發明的新挑戰。許多人得出結論:因技術進步而導致大規模失業的年代已最終來臨。在這些人看來,隨著技術的高歌猛進,在許多國家已經明顯的勞動力市場趨勢只會加速發展,比如實際工資和社會流動性的下降、不平等和分化的加劇,以及失業率的居高不下。
  文章指出,但世界還沒有準備好放棄人力,人類正進入第二個機器時代。
  由工業革命引發的第一個機器時代是機械的時代。而這回是數字的時代。前者強壯了我們的肌肉,後者則強壯了我們的頭腦。
  歷史不會重演,但的確似曾相識。工業革命的機械化浪潮中包含著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啟示。20世紀早期的幾十年尤其說明問題。在那段時期,電力、內燃機和其他技術進步改變了工業的面貌。在約翰•梅納德•凱恩斯(John Maynard Keynes)和其他一些人看來,這些進步看上去同樣有導致技術性失業的可能。
  然而,這些新技術並沒有引發失業,而是提出了對種類頗為不同的工作者的需求——那些用腦力來輔助或替代體力勞動的人。
  許多國家通過投資教育來回應這種需求。美國的投資力度尤其大,因此它在生產力和生活水平上一馬當先,也就並非巧合。
  同時,企業家們打造出各種全新行業,來利用這種新型勞動力。受過教育的工作者發現,他們可以要求得到高薪,用來購買許多不同的產品和服務,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。二戰後的幾十年非但沒有發生技術性失業,反而見證了一個龐大、穩定和富足的中產階級的興起。
  文章稱,由此獲得的認識是清楚的:工業革命開啟了一場技術和教育之間的賽跑。而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,人類跑在了前頭。
  第二個機器時代也將要求工作者具備不同的技能。過去我們強調對事實的記憶,以及執行詳細指令的能力,這種技能曾經很有意義。但計算機在這些方面已經做得很出色了,而且進步越來越快。因此未來我們必須革新教育,並促進終生學習。
  人類在第二個機器時代將扮演重要角色。但許多公司在尋找所需不同技能層次的雇員時遇到困難,這表明我們的教育體系沒有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。
  文章最後稱,在我們向大規模失業的年代屈服以前,讓我們確保人們獲得了所需技能,可以與那些我們正在開發的驚人技術一道工作。與其假設人類工作者被邊緣化、或以為技術永遠不能消滅職業,不如讓我們給予人類所需的工具和環境,使他們繁榮富強。  (原標題:英媒:世界未準備放棄人力 人類仍是自動化主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73simgw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